随着现代铸造水平的不断提高,铸造行业生产过程中广泛采用的机械化、机电一体化设备,把铸造工人从过去繁重的体力劳动中逐步解放出来,极大地改善了劳动环境,减轻了劳动强度,提高了劳动生产率,促进了铸造业的技术进步和产品的升级换代。但是,伴随着越来越多的机电设备的广泛应用,生产过程中需要维修的熔炼炉总量急剧增加。生产组织、质量控制、工期保证等对设备的依赖性越来越大。因为设备故障,维修水平有限造成的质量事故、生产事故、甚至是人生事故在企业里经常可以看到。这些设备故障和事故,极大地影响了生产的正常进行,打乱了正常的生产秩序,给企业造成了很大的经济损失,甚至延误工期,给企业信誉带来不良影响。所以,我们须从生存和发展的高度认识设备维修的重要性。保证各工序设备时刻处于良好的备用和工作状态。可是面对纷繁复杂的众多设备,大部分企业依靠自己的力量,常常显得力不从心。如何解决这一问题,笔者认为,最好的办法就是走设备维修的市场化和专业化道路。
在现代市场经济体制下,经济效益是企业生存和发展的核心。一切经营活动,管理模式等都必须以经济效益为中心,围绕这个中心展开工作。作为现代企业生产正常运行的重要载体--设备及其维修管理工作,怎样满足企业内部需要,适应外部市场的要求,既保证设备正常运转,又要降低维修和管理成本,取得最大的经济效益,这可能是我国铸造业中小企业维修管理的一个重大课题,也是维修观念和维修体制的一次变革。因此,应调整设备维修管理的方针和策略,寻求解决这一问题的出路和方向!
1中小铸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历史分析
传统铸造企业里,因技术落户,生产方式主要以手工操作为主,很少使用机械设备。企业生产活动对机械设备的依赖性小,生产经营和质量较少受到设备故障的影响。企业内不设或只设少量的维修力量,照样可以使生产正常运转。那时的操作工具可能是铲勺、提钩等,根本不会出故障,更谈不上维修。即使后来生产中使用了一些简单的设备,并有相应的维修人员,但受时代局限性和指导思想的影响,维修人员的文化水平和技术能力较低,维修手段落后,焊焊补补等简单的工作还可能胜任,再难的故障就束手无策了。而且维修质量不高。
2中小铸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现状分析
现在,大部分中小铸造企业里,设备维修人员是作为生产部门的辅助部门或岗位设立的。工资待遇普遍较生产一线低,但工作环境和条件却脏、苦、险,在很大程度上抑制了他们的工作积极性,对工作不尽心尽力,维修质量自然不佳。例如,有的零部件可以经过简单的维修或改造后继续使用,却重换新的,造成不必要的浪费,增加铸件成本。而这些成本不象生产用原材料那样对制造成成本有显著的影响,往往被管理者忽视;有时生产进行中,突发设备故障,生产被迫中断,必须以最快的速度,在最短的时间内,排除故障,修复设备,使生产继续进行。但维修人员维修意识差,干活拖拉,效率不高,耽误生产,严重影响生产、质量、成本。随着铸造技术的不断发展,新产品的生产开发必然会在生产中采用大量的新设备工具、新仪器仪表、新运输设施等,以及出于管理需要而大量使用的电脑等办公用品。维修保养这些设备必须具备相应的专业知识、技能和专业工具,即使是技术能力最强的维修人员也很难胜任这样专业、这样跨行业设备的维修工作。大家都知道,大多数铸造车间内,设备的维修基本上是"只修理不维护",即什么时候设备发生故障了,相应的零部件也就报废了,俗称"一朝烂"。没有将维修精力集中在维护保养上。有些设备故障频出,不是因为操作不当,就是因为缺乏保养所致。这种现象在企业里相当普遍。因此,必须从思想上转变观念,调整设备维修管理策略,寻求设备维修的市场化和专业化。把设备维修工作交由专业维修公司。这种以市场规划运作
的公司,可以是厂外的,也可以是厂内的,他们与企业的关系,完全是两个独立的法人关系。
3日本同类企业设备维修管理简介
日本的铸造企业大部分是小型或超小型的株式会社,从业人员100人左右。职工人数少,机械化程度高。一线工人虽然不多,但往往是多面手,每个人几乎都可以操作所有的机械设备,劳动生产率很高。生产流程和部门设备与我们国内企业差不多,但唯独不设立为生产服务的设备维修部门,这部分工作交由独立于公司之外的专业维修公司承担。双方在互惠互利的条件下,订立中长期合作关系,彼此责权利划分明确,业务往来完全遵循市场规律办事。维修公司利用企业休息日,进厂维护保养。所带工具品种齐全,可满足所有维护保养之需,以保养检修为主,以修理为辅。通过这样的保养,可以使所有的设备处于良好的备用状态或良好的工作状态。一般情况下,日常生产中,不会发生突发的设备故障而影响生产。平时生产过程中,若设备发生故障,一打电话,专业维修公司的人员就会在最短的时间内到达现场,以最快的速度排除故障,恢复生产。通过这种市场化和专业化的设备维修方式,企业既可以节约维修成本及生产和管理成本,又可保证设备运转良好,一举两得,有力地促进了企业的发展。由此延伸,为满足每炉修补冲天炉的市场需求,有专门修冲天炉的株式会社,负责某一区域内所有铸造厂冲天炉的修补工作;铸件清理后的浇冒口需分制成一定形状和尺寸,方可入炉熔化。这项工作费时费力,一般铸造企业不愿意干,于是就有专门切割、清理炉料的公司来满足这一市场需求,向铸造厂提供尺寸合格、表面无锈、无粘砂、油污的干净炉料。双方互惠互利,共生共赢。总之,日本各行业分工越来越细化,越来越明确。即使同行业内部也进一步分工、细化,能由专业公司完成的工作,一律交由专业公司完成。这样既简化了企业内的机构设置和管理成本,也为社会提供了更多的就业机会。值得我们认真学习借鉴。
4中小铸造企业设备维修管理新观念
现代铸造企业,出于生产和管理的需要,必然要采用更多复杂的机电设备和各种高效精密的自动化办公设备。机电一体化和电子化是它们的共同特点。铸件生产的整个过程对设备仪器的依赖性越来越大,设备维修工作的重要性越来越突出。设备能否正常运转,关系到生产能否顺利进行,能否提高生产率,进而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;另一方面,铸造设备种类繁多,数量庞大,结构复杂,制造精密。维修这些设备的人员需要具备各种专业技术,而企业不可能包纳众多的维修专家来应付设备的维修。为解决这一矛盾,企业可将维修工作从原企业剥离出来,委托给厂内或厂外的专业维修公司。或委托给设备制造商,把维修工作作为他们售后服务的延伸。专业维修公司具有专业人才,专用工具,备件充足,经验丰富,服务意识强,维修效率高,维修质量好。最重要的是他们的维修理念就是以保养为主,以修理为次,故可保证设备总在良好的工作状态下运行,一般不会因为设备故障原因影响生产进度和产品质量。
从成本和管理的角度分析,因企业和专业维修公司是两个独立的法人,双方平等互利,以合同的名义明确双方的责权利,一切往来均以市场规律办事。若发生维修质量问题,企业可以理直气壮地按合同的约定与维修公司交涉。维修公司为保证设备处于良好的工作状态,必然不敢有丝毫的怠慢,总是想方设法提高维护保养水平和维修质量,更好地为企业服务。而企业虽然付出了一定的维修费用,但省去了部门设备,降低了管理成本,换来的是设备的少故障或无故障运行,不因设备故障而造成不应有的经济损失。即使由于维修公司的工作疏忽,给企业造成一定的经济损失,企业也可依事先的约定,向对方提出索赔,使企业的利益得到保障,从而转移企业因设备维修和管理的成本和风险。另一方面,对新上设备,在订购合同中,既要约定对所购设备进行终身维修,包括配件供应,维修效率,维修不及时给企业造成损失的补偿办法等,让供应商分担一部分设备故障造成的风险和损失。当今市场经济日益成熟的条件下,我们期待着有识之士,顺时而动,建立针对中小铸造企业设备维修的专业公司,使中小铸造企业的设备维修走向市场化和专业化,使维修工作更有效,更规范、更简化。